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众多的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各地区、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在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企业文化战略,实施企业文化工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推行力度和广度。
企业管理的三级演变 说到文化,我们常常会困惑,世界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京东文化、阿里文化、你们的文化、团队的文化……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各种文化之中,本质上是因为人们同时从属于不同的群体,群体的边界决定了文化的边界,文化的边界又决定了文化作用的方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有必要首先界定文化的范围(例如文化变革),然后更好地进行各层次的企业文化管理。 文化是群体学习的产物,文化的概念离不开群体的概念存在,要界定文化,先要对群体进行合理界定。那么什么是“群体”呢?不妨借用心理学上对群体的定义:群体(group)是指一定数量的人们,这些人们互相交往,心理上能被察觉,并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群体。 我们知道,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这说明,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企业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当作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开始对人本身有了更多的关心和思考。 企业管理的演变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变化必经的过程,它由三个阶段构成,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如表1所示)。如果说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实现了现代管理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顺应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第二次必然飞跃,是所有企业在管理上的努力方向。 从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文化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新发展,是管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管理实践应当充分体现文化管理的基本精神。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企业,以人性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文化管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共同价值观;2.管理重点从行为管理转向思想管理;3.控制方式由外部控制为主向自我控制为主转变;4.领导方式由指挥型向育才型转变;5.管理中心由物转向人。 “软化”企业管理制度 要实现文化管理,首先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亲自负责主抓,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生长,利用文化体系为企业服务。 其次,要抓好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三个主要步骤:1.通过文化调研诊断,分析当前文化;2.调整和完善文化体系,确定适合于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文化;3.设立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部门,系统规划企业文化实施战略,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软化”,它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服务”机制。这种“引导服务”机制明确指出,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管理中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服务者,其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把人安排好,把事分派好,过程中做些“抛砖引玉”方面的指导,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起主导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还是一般员工。 确切地说,实现文化管理,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思维、方式、习惯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围绕着创建“引导服务”机制来开展好工作,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引导服务”机制的引入方式 第一,做好精神文化建设,将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现在经营管理中。 遵循优秀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以道德为导向。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道德方面的引导,管理者在工作中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并做出表率,使员工共同遵循统一的价值观,遵守一致的行为规范。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励与约束员工调整各自的行为方式与做事习惯,使其自觉地依照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行事,通过对人品德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管理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要给予员工人的“尊严”(被重视、被关注、被在乎)和“发言权”,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把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内涵要意体现在管理制度上。根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相关理念内涵,对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进行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以及“人情味”,使制度和规范的强制性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创建学习型组织。抓好员工理论学习,进行学习宣传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素质工程教育,推进文化阵地窗口建设,促进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外在直观的视觉效果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精神面貌。 第二,做好制度文化建设,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制度软化。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是企业已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对制度的软化要逐步进行、适可而止。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并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得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得恰到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有效地为企业服务。 制度软化以科学管理为大前提。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有一定的弊端,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需严格遵循。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全员参与制度的制定。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来。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是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得以顺畅执行并发挥实效的必备条件。由于员工参与了制度的制定,在制度的执行上可能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第三,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确立和完善企业识别系统。做好企业的标识及应用、办公环境的布置(文化廊、文化栏、文化展板等)、员工的着装要求等工作,其中VI设计和规范是重点,它包含了产品外观的设计、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规范、建筑标牌的设计、企业标识的设计和应用规范等内容。 组织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完善企业宣传设施、内部刊物、文化传播网络等,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如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如利用庆典、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做好各项文化媒介传播工作,丰富视觉体系内涵,强化视觉效应。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实施文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抛弃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实现文化管理的基础,经验仍然可以支撑文化管理,文化如同软件,制度如同硬件,经验如同技能,三者是互补的,相互联系的。 要实现文化管理,首先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亲自负责主抓,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生长,利用文化体系为企业服务。 其次,要抓好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三个主要步骤:1.通过文化调研诊断,分析当前文化;2.调整和完善文化体系,确定适合于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文化;3.设立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部门,系统规划企业文化实施战略,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软化”,它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服务”机制。这种“引导服务”机制明确指出,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管理中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服务者,其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把人安排好,把事分派好,过程中做些“抛砖引玉”方面的指导,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起主导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还是一般员工。 确切地说,实现文化管理,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思维、方式、习惯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围绕着创建“引导服务”机制来开展好工作,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来源:工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