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八招教你写好企业文化故事!

发表时间:2018-07-05 14:40:03来源:点击:
分享到: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写戏的是骗子,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我们的企业故事,不是小说、电视剧,千万不能编;也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那么,什么是我们故事要写的内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什么是故事。


一、   题材。

 

1、什么是故事。


故事核: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


关于故事的定义,故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质:


1是事件过程的描述;

2情节生动连贯;

3便于信息传播;

4有内涵和影响;

5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构的(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出书的企业故事,不能虚构,都必须是真实的人和事)。




故事,本来是老百姓的口传文学,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与通道。从编写故事是角度通俗的说“故事就是事故:故意弄点事出来”(西游记的故事)。也有人说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三打白骨精:靓妹、老太太、老爷子)。还有人说故事是“挫折、奋斗、胜利”(孙悟空一路西行,99难的故事基本就这一个套路)。


分析解剖各类故事,我们发现故事里面都有一个怪异点,叫故事核。什么是故事核呢?故事核就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西游记里的故事核:唐僧西天取经,可唐僧肉吃了能长生不老,事情就整出来了)


再举个例子: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而落选。什么错误?小姑娘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去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


在企业故事里,每个故事后面都加一个编后语,这里面点的是题,说的就是故事核。

 

2、范围。


企业文化:故事核里隐含着文化内核。


有人说:企业发展,走过的是岁月,经历的是故事,留下的是历史,沉淀的是文化。还有人说:一年企业靠机遇,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之所以靠文化,是因为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传承性”。我们现在准备编辑出版的企业故事,实际上是企业文化故事,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好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因此,文化就是我们专辑的内核,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是我们故事征集的范围,又是我们故事写作的文化内核。


故事核里隐含着文化内核,就是故事里的主题思想。如西游记里的故事核是唐僧肉吃了能长生不老,这个核造成了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不平。但整个故事的文化内核却是通过孙悟空一次次挫折、奋斗、胜利的故事,告戒人们成“正果”不是吃唐僧肉,而是积德行善。


企业的企业文化,虽然在具体的总结、归纳和表述上不一样,但企业的性质,应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企业文化建设都包含有三大系统: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形象宣传的统一标识),也叫形象文化。


说一个形象文化的故事:一大个、一小个在澡堂洗澡,大个先来,小个后来,小挤大,且横蛮,大力争,力大而赢,小离开又来,头上多一大盖帽,大识而退。这个故事,大盖帽是故事核,大盖帽虽然是一个形象特征,却隐含着权力的象征,大个赢在力量上,却退让在权力上。权力至上,就是一定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的理念和现象。大盖帽只是故事核,而权力至上才是这个故事的文化内核。


理念识别系统(企业精神、使命、哲学、作风“严谨,务实,团结,创新”、基本行为准则“诚信,文明,守法,敬业”,发展观“科技先导,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市场观,人才观),也叫理念文化。


行为识别系统(行为规范“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计即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的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叫行为文化。


我们采集的企业故事,应该多是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凡是我们企业活动中,所提倡的、积极的、值的我们弘扬的思想和行为,都应该纳入我们写作的范围。


我们所采写的故事应尽可能包含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现企业的整体风貌,就要求组织者注意征集内容的广泛性:


一是各个层面的,总部机关的、子分公司的、基层项目的,领导的、职工的、家属的;


二是各个方面的,包括经营、施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等;


三是各个环节的,抓质量、重安全、保工期、讲诚信,严格把关、精打细算、精神文明、无私奉献、保护环境、强化管理。


题材挖掘,讲究独特性。一个故事,要吸人“眼球”,就应求新寻异,出其不意,与众不同。新鲜的东西,怪异的情节,奇特的细节,才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获得成功。

 

全球的新闻界有一种提法:新闻故事化,被称为提高新闻可读性的法宝。这反过来又证明,故事是最能吸引受众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读小说、看电视剧或电影?因为有故事情节的吸引力,故事细节的感染力,故事隐含的震撼力。

 

何谓新闻故事化?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是这样解释的: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普利策新闻奖是世界新闻界的最高奖,我国是范长江新闻奖)。这段话,虽然说的是写作,却告诉了我们故事题材挖掘的判断标准:情节的吸引力(有没有转几个弯),细节的感染力(如孙悟空挫折、奋斗的过程),隐含的震撼力(以小见大的思想性,故事里的文化因子)。


二、体裁。

 

人们之所以喜欢听故事,就因为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命运,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渗入读者灵魂,打开读者心灵之窗。


小故事写作要诀:“口子开掘要小”、“出场人物要少”、“故事情节要曲折”、“细节要感人”。故事短小精干,千八百字内,写作中也有一般的套路:对大量的生活素材加以提炼,先找到故事核,围绕一个中心情节(故事核),集中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事件,在两三个不同场合,展开两三次矛盾冲突,最后使矛盾得到解决。也可以是反映企业施工、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人一事,线索单一但情节不单(多几次曲折),短小精悍而生动活泼。

 

1、重视故事情节,增强吸引力


这里有一个主题与情节的问题。我们知道,故事以情节取胜。故事杂志的编辑部在择稿的具体操作中,实际上是以情节为第一要素,然后再看主题。好的小说,武侠故事(水浒传)、言情故事(红楼梦)、佛神鬼怪(西游记、聊斋),都是以情节作主线,专题含其中。


一是故事情节的独特性。故事作家有句忠告:“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容易撞车,还不易出成果”。就是说,大家都在写、也不难写的题材,其实并不好写,更不好刊用。因为众所周知的选题,很难再写出新意,如果非要超越,那你必须有多于别人的生活素材积累,然后再付出多倍的创作思维。独特性,就是以奇特制胜,以怪辟论道,以稀罕扎眼。独特性,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材料的典型性,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点带面的作用。故事事件的典型性一要有代表性,即所选材料较一般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要有普遍性,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三是典型事实不一定都是大的事实,有时很小的事实也具有典型性,也能起到突出主题作用。


二是故事情节的巧合性。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巧事”。如在校园中蒙着眼睛捉迷藏,好不容易捉着一个人,可取下手帕一看,被捉的居然是老师。老师让你去找一位同学,你不知道他家的地址,正着急时,他竟出现在你面前……巧合法是一种常见的故事写作技巧,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它,我们企业故事的文章就会显得曲折新颖,富有戏剧性效果。


三是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写事件过程(就是写故事情节),要选择生动的故事情节。周折与巧合并用。在了解要写的人或事,要找感人的事。写人的事迹,选择一个侧面或同类型的二件事(最好不过三)集中写。写事件,最好集中写一件事。尽可能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或事件的本质。


(例:10元钱的故事)巧在两次还钱,第一次的周折,第二次的巧遇,借钱,建设者的亲情,还钱,人与人的诚信,而且故事发生在家属身上。

 

2、写出故事细节,增强感染力


细节作用和感染力至少有三:能让人物活起来。有了细节,人物就有血有肉,有动感,读着就会觉得故事里的个就在自己眼前晃动。能让人觉得可信。有了细节,时间有,地点有,言行有,就有了真实感。能见思想。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是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的。通过叙述先进人物的小事,达到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让人看到其中的不凡。

    

一是注意进行大量的采访和准确的素材:细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记者挖出来的。这些细节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记者编出来的、想出来的,要多观察,善于选用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和主题的细节。比如,要写一个优秀人物,除了找他本人谈话,还要找他的领导、同事、亲属、亲友交谈。要看书面材料,也要看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内容不可局限于他的先进事迹,还有性格、习惯、爱好。运用材料写作时,首先要突出思想。思维指导行为,任何事件都有思想动机指导的,只有写出思想感情,才可感染读者。


一篇故事能否打动人,细节是关键。故事没有细节不行,细节过多过滥也不行,故事表现的最佳境界应是让读者在想看的前提下,快速看到想了解的内容,快速明白信息的内容,快速得到因故事带来的感受。这样,就要求新闻的细节要典型,有代表性,能通过典型的细节,最明白最权威最动人地说明故事的主题。


二是抓住人物特点和人物的亮点细致刻画:搞好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要精选事例,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细节,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情节。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故事,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故事细节鲜明、丰满。还可点面结合、画龙点睛,让细节“说话”,增强感染力。


细致刻画一要把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现状交代清楚。故事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故事细节必须具体,故事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 一定要准确无误。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觉得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3、讲究故事结构,增强趣味性


要在结构上下功夫。由于受真实性和“小”的约束,不可能像写小说那样曲折生动,只有靠结构来帮忙。一般采用顺叙式结构、大倒叙式结构和特写式开头结构方式。如果,采写的故事事件完整,自身情节曲折,可采用顺叙式表现方法,详略有致地写出故事。如果,采写的故事最终结局格外令人振奋或惊奇,可采用大倒叙式结构。即文章开头写结局的前半部分,结尾写结局的后半部分,中间的主体部分则写主要情节。如果,采写的新闻事实丰富但却零碎,而最终结局又比较平淡,则以特写的方式开头,然后引入倒叙;倒叙完了,与特写开头照应,再继续写后面的情节。


利用对比的手法,在同一个故事中安排反差极大的一对人物,互相衬托。正面文章反面做,反面文章正面写。利用细节塑造人物,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小故事篇幅短,内容集中,情节性强,一般是千字文,要有事件、有情节、有波澜、有结果,引人入胜,还要以小寓大。所以,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线索简单,不求人物繁多,场面太大,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时间跨度不要长,只截取一个场景、一个时间段。结尾要精彩,升华不是作者站出来大发感慨,可通过权威人士或其他相关人的评价完成。


(例:一杯牛奶。)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的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这是一个有关报恩的故事。作者以“一杯牛奶”为线索,向我们说明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一杯奶、一条命及两个人报恩行为的对比法地巧妙运用,令人拍案叫绝!

 

4、提炼文化隐含,增强震撼力


这里先讲一个概念:宣传的异化。宣传与教育不一样。教育是我说,你听,爱听不听。宣传是我说,你听,必须得听。我们经常讲,以文化人,化就是同化,用文化不断的宣传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通过洗脑,变为自觉行动。宣传也有失败的时候,不但不能同化,反而对宣传者反感,逆反,甚至敌对,这就是宣传的异化。所以,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不容易。宣传工作有很多的方法和道道,的确是一门学问。


我们编辑企业故事,想宣传的是企业文化理念,以此来教育和影响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使员工更加自觉的按企业要求去从事经营、施工、管理的各项活动。我们宣传的目的,是要求员工必须得听的,不听,我们的宣传就失败了。我们之所以选择用编故事的方法来宣传,是因为人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什么喜欢故事?因为故事里面有情节。读者看中的首先是情节,而不是故事的主题和文化的内含性。我们就要把文化内含性,就是我们需要宣传的思想融入到故事写作的文字里,融入在情节的主线中。这就是文字宣传的一个特性与技巧。就如曾经有人写爱情信,通篇没有一个爱字,但全部是爱的表达,让你从字字句句里感受到爱的暖意。还有我前面讲的寓讽性故事,大个子怕大盖帽,内涵的是权力至上的社会现象。其文化内核就是启迪我们认识到,权力至上的问题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毒瘤。


故事,虽然也有认识价值,但主要是通过欣赏给人以一种文化层面的陶冶和教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情操,基本上和文学的作用相似。故事要达到宣传的目的,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员工的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故事的征集与写作中,既要注意历史的看问题,把企业的好传统记录下来,体现文化的厚重,又要突出一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读者,包括新的情况、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知识,给他们以启发、教育和鼓舞。

 

5、语言平铺直叙,增强通俗感


故事是讲出来的,既然是“讲”,那就必须使用口语,要方便讲述,力忌小说语言、散文语言。按《故事会》的要求,故事必须是“讲得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达到这个要求,就是一篇好故事。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这便是故事语言了。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要让故事中的人物少张口说话,多干点实事。故事语言讲究通俗化,尽量避免用书面化过强的语言。忌讳用生僻字词。修饰语不能太长,长句子可一分为二。对话、心理活动、意识流等静止的叙述描写要少,动作强的东西要多。中心线索鲜明突出,准确把握简繁疏密,着力塑造好人物形象。结尾不要拖泥带水,该收手时就收手,戛然而止。


关于表达方式: 描写的直观性。故事可以描写,但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动感性和现场感。议论抒情的实在性。故事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议论、抒情都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故事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目的是:揭示本质、升华主题;使事实、形象生辉;阐明事物内在联系;或激发启示读者。

 

6、标题直点文眼,增强冲击力


小中见大,讲的是故事,表达的是文化内核。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一般指文中最能揭示主题、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例1:《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是文眼,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作者不仅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例2:小思写的《蝉》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活”字是文眼,揭示生命的意义,点明主题。例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静”字也是全文的文眼,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例4:李商隐的《无题》中文眼就是全诗首句中的“别”字,烘托出作者的心境。标题既要注意文眼,又要有个性,要紧扣故事主题。


最后,重视小故事的写作:写小故事是练笔的好方法。小故事只是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二个场景,二三个人物,由于情节单一,文章短小,比较好练笔。一些名篇,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生命》、《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其实也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串起来的。如果有了写作小故事的深厚功底,一旦写起“大块的”通讯、报告文学来就有了基础。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