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概念表述有很多版本。其最基本的含意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念,即企业的整个价值取向,包括企业对内对外处事的基本态度和行为习惯。其构成的内容包含价值观体系、规章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次(详见我们构建的企业文化结构 “雷达”模型)。
在我们的经营管理和咨询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形形式式的企业文化可以归类为两种基本类型,即表扬文化和批评文化。
所谓“表扬文化”,就是一种凡事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多,批评少,重表扬,轻批评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习惯和作风。
所谓“批评文化”,就是一种凡事以批评为主,表扬为辅,批评多,表扬少,重批评,轻表扬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习惯和作风。
一个企业形成自己的某种企业文化,不论是表扬文化还是批评文化,都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还是不好。每种企业文化,都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近些年,表扬文化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流。理论界和越来越多的“好企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激励、和褒奖的重要性。这就是表扬文化的体现。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你仅有的、真正可竞争的空间只是你与员工的关系”。而要维护好与员工的关系,必须尽量少批评,多表扬。事实上,企业里唯一不需要被其他人激励的人可能只有企业家自己。为自己的生意和为自己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也不大需要外来激励。他们的努力是自觉的,他们的目标与整个组织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相反,企业里上至高层管理者、下到最基层员工所做的都是组织要求他们去做的、即使是不情愿也得做的事情(契约式岗位职责)。
在一个企业里,表扬文化成为强势,批评文化就成为弱势,极端的情况是批评文化明显缺失。事实上,在中庸之道和面子文化盛行的文化大背景下,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或多或少表现为批评文化缺失,主要表现有:
(1) 不敢直面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回避、漠视、轻视,大家都做老好人;
(2) 不敢直面冲突,对问题不敢讨论、争论、辩论,维持一团和气;
(3) 阳奉阴违,开会台上说的是一套,台下做的是另一套,甚至弄虚作假;
(4) 对明显不好的、错误的东西缺乏鲜明的舆论导向,放任、放纵,积聚成疾;
(5) 对犯错的人和事缺乏严厉的批评和惩戒措施,歪风邪气刹不住。
批评文化的缺失,其结果会导致企业内各种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痼疾,将会伤害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影响战斗力,最终危害着企业的决策和运作系统。GE前CEO杰克·韦尔奇刚上任时,发现GE管理层存在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阳奉阴违,其成因就是GE批评文化的缺失。杰克采取的措施就是“面对现实并采取行动”。他所谓的行动就是掀起一场革命,重新打造一支能够完成在全球“数一数二”使命的队伍。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必然会产生一些“异物”、“毒物”,而批评文化,就象人体里的免疫系统,是清除“毒物”、“异物”的有效手段,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机制。
批评文化至少有三个好处:
(1) 促进把每件事情尽量做得更好。每个人都有长处,因此要用其所长负责某件事,但每个人也有短处、“盲点”,或有时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了减少和避免出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叫多几个人就主办人提出的方案提出批评意见。
(2)有利减少工作中的差错,降低风险。当批评成为一种习惯,当事人不想多受批评,在工作中自然就要尽量多角度、深层次考虑问题,务求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减少了各种差错的可能,降低了风险。
(3) 有利于培养一种严肃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习惯。企业管理要靠各种扣罚的经济手段,但单靠这一手段还不行,人们爱面子,有时候批评比扣罚更有效,特别在形成企业严肃作风和遵纪守法方面。
批评文化的一种极端表现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充满“罚“字,“罚”的名目繁多,“罚”的花样有创意,罚款、罚加班、罚对打、罚负重长跑、罚卧雪地、甚至体罚。有的企业员工上洗手间都规定时间,超时贴板批评和罚款;出点小错大骂特骂加罚款。结果是员工人人自危、处处小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伤害。
为了更好地发挥批评文化的正面作用,批评者要讲究批评艺术,注意批评方式,掌握好批评的“量度”;而被批评者要加强心胸、眼界、事业心的调养。
批评要就事论事,有依有据,有情有理,使受批评者心服口服;批评要“保密”,尽量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人;批评一次能接受并改进者就不要再多次进行批评,不要老病重提;尊重人格,避免使用伤人格自尊的言词批评人;当下属情绪低落或正遇到其它困难时,不要批评他;要批评,也要表扬,有激励才会有进步。
受批评者要树立对事业的信心,认识到别人(特别是领导)的批评是为了工作,为了企业,不是针对个人,应以豁达胸怀去接纳,去改进,“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工作中汲取教训,减少不必要的差错,把工作做得更好,创出更多成绩;当受到领导批评时,要尊重领导,先静听、接受,不要去解释,去反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个别细节批评得不准确,可以待今后其它场合,或让其它人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