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曹军汉,男,湖南长沙县人,在埃塞开设军汉摩托车厂,食品厂。
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南的Debrezit,有一片广袤的草原,生长着拥有巨大树冠的金合欢树,来自长沙县黄花镇的曹军汉开设的长沙县军汉摩托车厂埃塞工厂就坐落于此。
从2001年开始,曹军汉已经闯荡埃塞17年。他从最初的一名电工,到现在能流利地说英语和埃塞语,并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摩托车厂和食品厂,摩托车厂可年产各式摩托车两三千辆,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
一口流利的埃塞语颇受当地人认同
埃塞当地时间10月29日,记者在Debrezit见到了曹军汉,他正在指导埃塞员工组装一辆三轮摩托车。令记者惊讶的是,曹军汉说的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英语,而是一口流利的埃塞语,当地人叫阿姆哈拉语,是埃塞的官方用语。
2001年2月,曹军汉跟随湖南环达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来到埃塞,在路桥项目中负责电力施工。然而,身边大多是埃塞同事,日常工作常常是大眼瞪小眼,用手比划着交流。
生性豪爽、爱交朋友的曹军汉受不了这种“哑巴式”的生活,决心好好学习英语,适应陌生的环境,与同事们打成一片。
彼时,埃塞物资极为匮乏,工程项目工地上要找几张白纸都不容易。曹军汉急中生智,见项目工地存放着许多白色的板房建材,他每天下班后,就拿着英文书在白色板材上一遍遍地抄写单词。
英语学会了,可埃塞本地人日常交流更喜欢说官方用语。曹军汉又学起了阿姆哈拉语。工程项目工地的白色板材依旧是他的学习黑板,当地司机、同事成为他最好的语言老师。
经过13个月的自学,曹军汉已基本能用阿姆哈拉语与当地同事交流,他也因此成为在埃塞最早会说阿姆哈拉语的湖南人。“现在我打电话给埃塞人,他们一般都听不出来我是中国人。”曹军汉说。
自己买地建厂生产摩托车
2011年,一心想自己打拼一番事业的曹军汉从环达路桥辞职,做起了设备租赁、维修以及项目承包的生意。湖南人骨子里的那股拼劲,加上埃塞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的机遇,让曹军汉发了一笔小财。
2013年,曹军汉在Debrezit买下一块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摩托车厂,主要组装生产两轮摩托车、三轮客车和三轮货车。
此前,埃塞的摩托车市场主要由印度厂商垄断。为了打通供应链和建立自己的市场,曹军汉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先后到河北、河南、江苏、广东、重庆等地联络供应商。通过努力,曹军汉的摩托车工厂目前在国内共有17家供应商,60%的零部件从国内进口。
供应链打通了,如何拓展市场又是一个大问题。此时,语言优势帮了曹军汉大忙。“我到埃塞各个地方开拓市场时,别人看我能说流利的本地话,不信任感一下子就降低了。”曹军汉自豪地说。
10月29日,记者在曹军汉的摩托车工厂看到,简单的组装车间前,一批组装完毕的三轮摩托车整齐停放着,即将运往埃塞各地经销商处。“工厂虽然简陋,但每年的产量可达到两三千辆。”曹军汉告诉记者。
2016年,考虑到埃塞电力成本低和环保因素,曹军汉从国内引进埃塞首款纯电动三轮客车,可坐6个人。“这款车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30公里,最高时速60公里。”曹军汉说,纯电动三轮车一上市,就大受市场欢迎。
“随着中国企业多了,本地配套率也渐渐提高。”曹军汉说,他们逐渐在本地购买材料,自己生产三轮客车底架、货厢。
开创事业的背后,还有辛酸和艰难
如今,长沙县军汉摩托车厂埃塞工厂越做越大,寻求多元发展的曹军汉又在亚的斯亚贝巴以北投资建设了一个食品厂。
十几年的努力,曹军汉在埃塞逐渐有了自己的事业,其中也不乏辛酸的经历。“刚来时,我们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曹军汉说,在埃塞工作,最常见的就是“打摆子”,两三个月就要得一次疟疾,一病就是一两个星期。
埃塞的自然环境也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每到天黑,土狼就出窝活动,到处嚎叫。”在长沙县军汉摩托车厂埃塞工厂工作多年的孔庆刚也是长沙县人,他告诉记者,此前一个工程项目营地的中国人半夜上厕所时,被土狼袭击身亡。
更让他们放心不下的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人。“每年只能回去一两次,下班后就特别想他们。”曹军汉说,以前国际长途太贵,只能靠写信联系,一个月后才能收到。如今埃塞通信网络渐渐完善,工厂也有了无线网络,想家人了就可以马上通过视频聊天。
记者: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