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简称《操作指引》)正式下发。《操作指引》着眼国企混改如何实现以“混资本”促“改机制”,引来各方关注和期待。
这不是湖南独有的现象,
一场国企混改的大合唱即将唱响。
放眼全国,
2020年国企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可以预见,疫情过后,
国企改革深度和广度
都将迎来前所未有之格局。
湖南混改靶心瞄准高质量发展
国企混改,是湖南高质量发展绕不过去的一场考试。
《操作指引》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文件提出,要实现“混资本”与“改机制”并重,既要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又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选择改革路径,发挥好战略投资者的功能,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
此句触及国企“痛点”。
某种意义上说,混合所有制本身体现了一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开放”才能建立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成就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部分国企运营效率不高,已成沉疴宿疾。其背后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其中,国企一股独大、缺乏有效制衡的股权结构使国企体制僵化、运行活力不足,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未理顺,不能有效地激发企业经营者才能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更注重效率的民企资产回报率总体高于国企。如何把庞大的社会资本撬动起来、融合进来,与国企共同组成“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竞争,是国企混改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
为此,混改成为当下连接国企和社会资本的最好桥梁。
为了取得混改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操作指引》出台的一个多月前,湖南省国资委专门召开了省属监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座谈会。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当日参会的爱尔集团、蓝思科技、中建五局、华菱集团、中联重科、湘投控股、高新创投、现代农业集团等省内知名民企、央企和省属国企的共识。
可以说,凝聚了《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精髓的《操作指引》,为确保国企混改为湖南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已从混改先行先试步入到提速推进的新阶段。
以创新开启湖南国企混改新高度
2020年,国企改革从任务导向走向效果导向,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操作指引》在对标《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实际情况做了创新。
创新在哪?
首先,《操作指引》的出台在湖南历次国企改革前所未有。《操作指引》绘制了工作流程图,可以使各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混改工作流程,“挂图作战”提出混改申请、制定混改方案、履行决策审批程序、开展审计评估、引进非公有资本投资者、办理变更登记。
其次,湖南混改坚持科学分类、系统推进。《操作指引》强调,混改“分类分层,因企施策,有序推进,不搞拉郎配”。国企混改并不是简单的“一混了之”,而是要坚持分类分层,系统推进竞争类企业混改,重点突破集团层面混改;在实践中,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今年是实现国企改革主要目标的时间节点,不仅企业层面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监管部门也力求在政策制定上为混改的顺利铺开而努力。
对此,湖南省国资委表示,将加快推进竞争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不设股权比例限制,国有资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积极探索功能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公有资本参股;根据不同业务特点,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公益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三,《操作指引》对员工持股企业做了界定: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股权结构合理,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建立市场化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营业收入和利润 90%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
湘诚物业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
《操作指引》还明确规定,国企混改要依法依规进行,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保护产权、维护契约,切实维护各类出资人的合法权益,调动各类资本参与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
同时,《操作指引》关切国企混改对职工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保障。要求混改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要做好评估工作,涉及职工安置方案的应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正如中联重科曾分享的混改之道:创新是灵魂,规范是前提,民主是保障,开放是关键,党的建设是混改成功的基石。《操作指引》显然是湖南混改经验的一次厚积薄发。
2020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中联重科展厅。
湖南首批混改企业的勇气和远见
回溯国企混改编年史,无法绕开湖南。
如果以中联重科2000年的上市为起点,湖南涉足国企混改,已有20年。
2000年10月12日,中联重科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由此,它从国有独资公司,成为国有控股、股权相对多元的公众公司。
作为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联重科的改革发展历程曾被国务院国资委称为“混改样本”。
无独有偶,从国有独资到股权多元,2018年湖南盐业也走出了改制上市的重要一步,湖南“盐业航母”由此起航。
2016年,国务院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允许省级食盐批发企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开展跨省自主经营,盐业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在此背景下,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产销一体化企业则更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而为应对这股国家盐业体制改革风暴,湖南轻盐集团提前做了一局“先手棋”。
2011年12月16日,经湖南省国资委批准同意,轻盐集团联合7家相关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湖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盐业放开是2017年,也就是说,湖南盐业“跑赢”了盐改的红头文件。
湖南轻盐瞄向资本市场的“第一缕目光”,始于2009年轻盐集团成立的证券部。
多年后,湖南轻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传良接受红网时刻记者专访时,还津津乐道:“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起步,实际上也创造了盐业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奇迹。”在冯传良内心,颇为看重这个引燃湖南盐业上市的“火种”。
湖南盐业创造的奇迹当然不止一个。历时短短4个月即完成了股份公司的创立工作,创造了国企改革的又一个奇迹。
值得品味的是,此次湖南省国资委发布的《操作指引》中,“首发上市(IPO)、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方式,引入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新设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履行省属监管企业投资管理有关程序”等内容,更像是对混改典型中联重科、湖南盐业的背书和致敬。
有了这样的“珠玉在前”,尽管改革路遥,湖南在混改领域未曾止步。
近年来,湖南聚焦深化改革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国企混改,在华菱线缆、金天科技、湘电动力、湘诚物业等企业破冰试水,将重心由“混”向“改”转变,通过“引资本”促进“转机制”,正激发企业活力带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