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打赢蓝天保卫战——湖南如何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发表时间:2018-06-25 14:44:27来源:点击:
分享到:

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长沙人在朋友圈晒得最多的是“长沙蓝”。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这一现象给出了“注脚”:截至2018年3月15日,长沙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47天,比2017年同期增加6天,优良率63.5%,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大幅下降。“长沙蓝”的屡屡刷屏与人民群众的由衷“点赞”,正是湖南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的精彩“缩影”。

  

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打赢蓝天保卫战,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湖南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污染物排放为主线,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采取行政、市场、经济、科技等综合手段,着眼“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打好“三大战役”,让“浅蓝”变“深蓝”、“局部蓝”变“全省蓝”,使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全面增强。

  

一是着眼“抓重点”,打赢蓝天保卫的“攻坚战”

  

“打蛇打七寸。”打赢蓝天保卫战,重在精准,关键在聚焦重点治理,打好“攻坚战”,湖南主要在推进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功夫。

  

攻坚重点领域,主要是加强工业、城建、交通等重点行业的治理。在工业领域,推进火电、钢铁、水泥、有色行业污染深度治理,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在城建领域,强力控制扬尘污染,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扬尘控制标准,严控道路扬尘污染,严抓渣土运输和消纳管理;在交通领域,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全力淘汰黄标车,采取强制报废、“提前退休”等方法,仅2017年全省就淘汰黄标车12万余辆,黄标车基本“驶出”了人们的视野;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和公共交通线路设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方便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推进城市公交电动化,以公交“换芯”实现城市“换肺”,株洲成为全国首个公交电动化城市,长沙已投入运营2000多台纯电动公交车,一大批“零排放”电动公交车穿梭在城市中心,把“绿色理念”装上了车轮。

  

攻坚重点时段,主要是加强重污染天气、节假日、夜间等重点时段治理。湖南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制度,实施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重污染天气预警以及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加强节假日面对公众的气象服务,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开辟气象信息传播“绿色通道”。针对夜间部分城市出现重度污染的情况,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采取停产、限产、错峰生产等措施,加强扬尘控制,在城市建成区和城乡接合部所有土石方开挖、运输作业暂停夜间施工,加强城市道路机械清扫、洒水频次,全力缓解夜间大气污染。

  

攻坚重点区域,主要是加强主城区、产业集聚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治理,落实“网格化”监管措施。对于主城区,主要是向源头防控发力,强化城市环境管理。如长沙市明确要求做好“六控”: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煤、控油。产业集聚区则是一手控增量,严格高污染产业项目准入;一手减存量,加快推进高污染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减少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执法检查。城乡接合部由于城乡土地交叉、农民居民生活交叉、行政管理交叉,因而既是城市发展最有活力和最难管理的区域,往往也是城市环境污染最严重地区,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网格化”管理,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同时实施城市及周边“增绿扩湿”行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和湿地面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二是着眼“强弱项”,打赢蓝天保卫的“运动战”

  

目前,湖南蓝天保卫战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全省还没有一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这已成为全省大气环境治理中最明显的“弱项”。面对挑战,需要创新“战法”,有的放矢,以“运动战”啃下“硬骨头”。

  

“运动战”之一: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湖南省“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的要求,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强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移动源污染防治、扬尘综合整治、面源综合防治等主要工作措施。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张家界、郴州、益阳、吉首等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可望带来湖南省空气质量较大程度的好转。

  

“运动战”之二:实施长株潭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大气质量最差的地区,特别是冬春季重污染天气频发,成为湖南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湖南决定将每年的10月16日至次年的3月15日确定为长株潭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在此期间,在继续抓好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严厉的执法、更加有力的配合,强力推进长株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联防联控,并将联防联控范围扩展到岳阳、常德、益阳三个传输通道城市,减少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强化、细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全面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轻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影响。

 

“运动战”之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预警信息,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及科普知识,引导公众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推动社会公众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三是着眼“补短板”,打赢蓝天保卫的“持久战”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气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对湖南来说,要着眼“补短板”,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制度机制建设、治理科技创新、绿色文化培育的“持久战”。

  

打好“产业护蓝”的持久战。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雾霾治理可以起到“釜底抽薪”之效。在这方面,湖南出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提出要通过绿色发展,使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到2020年比2015年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18%。其主要措施是做好产业转型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减法”就是要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除法”就是要优化市场环境,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会保险、财务、生产要素、物流等成本。

  

打好“制度保蓝”的持久战。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湖南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地方立法,出台了《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长沙、株洲、湘潭等地也出台了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建立了长株潭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在区域内实现标准统一、预报预警统一、防治统一、执法统一。此外,湖南在完善排污征收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企业节能环保“领跑者”制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等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

  

打好“科技增蓝”的持久战。科技在湖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能够成为得力“帮手”。一方面,是以科技加强蓝天保卫战的“情报”系统,全面启动“数字环保”“智慧环保”建设,增加、调整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大气监测网络,以科技创新引领我省大气污染防治进入到精准管理新阶段。另一方面,是以科技升级蓝天保卫战的“武器”装备,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艺技术装备研究、示范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湖南环保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组建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和创新战略联盟,定期开展环保产业、技术展览交流,通过装备升级提升湖南环保企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作战能力”。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相信,只要全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人人做环境的守护者和蓝天的保卫者,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湘大地一定会出现蓝天常在、白云常驻的动人景象。

(记者:潘小刚)

时政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