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精品欣赏

精品欣赏

正确处理湖南文化建设中的五个关系

发表时间:2023-06-30 10:12:29来源:点击:
分享到:


正确处理湖南文化建设中

的几个关系

刘克邦

 

一、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尚存的文化体系。它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份宝贵历史遗产,对世界文明进步有着重大的贡献。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思想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结晶,也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公利”“诚信”的道德原则,“自强不息”和“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意识,“究天下之际,通今古之变”的进取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强烈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等,仍然是我们现代文化中需要树立、尊崇和践行的精髓和核心。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的趋势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一方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创新方式,不断丰富、刷新、提升自身文化的品位和价值,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活力;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胸怀、虚心的心态,学习、借鉴世界文化中先进、优秀的部分,补我所缺,为我所用,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发展的需求。

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立足本省本国本民族,放眼世界,内接地气,外汲营养,通过“扬弃”的方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采取“拿来主义”,吸收和融入外来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费孝通先生总结得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中,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树立文化的自觉,增强文化的自信,开创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赶超世界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新局面。任何思想保守、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唯我独尊和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盲目追随、全盘西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要大力挖掘、整理、开发炎陵文化、舜帝文化、“苗蛮”文化、南楚文化、湘军文化、伟人文化,继承、弘扬和宣传湖湘传统文化中优秀精髓部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贴省情更接地气更鲜活生动更有说服力与号召力,用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与融合激发、鼓舞和凝聚人心、民心,推进现代文化、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换代提供智力支持;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为文化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文化传承、拓展、兴旺提供实力保证。在科学发展中,我们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任何只抓经济、不抓文化,或者是重视文化、忽视经济的片面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没有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一定活力不足,动力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没有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一定根基不牢,实力不强,后劲不大,效果不佳。实践证明,不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发展文化事业,可以拓宽居民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市场供给,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稳步增长,从而刺激经济神经,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还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带动和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协调发展,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贡献。可见,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保护自然、人文环境,打造“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开辟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出口、新途径。我省的省会长沙、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陵源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地域、罗霄山片区、红色革命纪念地和文化历史名城、古城,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地域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特色优势,打好文化这张牌,唱好文化这台戏,做好文化这篇文章,实现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两不误、两促进,取得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双成效、双丰收。

三、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当今世界,人类科技知识的发展速度,让我们目瞪口呆。上世纪40年代发明的计算机,当时的体积要占一间房大,仅几十年间,这种东西已经网及世界各个角落,几近成为人类生活的总开关,并被普通人把玩于股掌之间。以传媒为例,从有线广播,到无线收音机,再到黑白、彩色电视机,尤其是新的世纪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了解新闻不再单靠报纸、广播、电视获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使用移动新媒体更方便、更快捷,预计其将成为廿一世纪新的信息手段和生活工具。互联网、数字通讯、新媒体等高新技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人类文化的生产业态和消费方式,谁能抢先运用高新技术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的文化产品就能更有力影响世界,谁就占据了文化引领的“制高点”。可以说,科技进步是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反映了文化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当今时代,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竞争激烈,形势逼人。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加快步伐,迎头赶上,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快速融合、紧密融合、深度融合和高度融合,提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既要推动和促进文化单位尤其是文化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又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规划,完善调整政策,建立培养、激励复合型文化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建设科技文化创新、转移、交易服务平台,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的支持扶持力度,营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支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在政策扶持上,向文化科技创新倾斜,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文化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鼓励国内外先进文化技术和文化产业投资项目落地湖南;在安排文化事业引导资金和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时,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平台建设和文化创新、文化科技、文化产业孵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激励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创新升级,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端文化品牌,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四、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对这些单位,政府足额保障其运行经费,不要求单位自己搞创收,但要求其转换内部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不断增强内生活力,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具有相对市场化、经营化、多样化、自主化的特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包括出版发行、影视、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其经营主体既有国有和国有控股,也有民营资本。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大基本形式,是文化建设的“两条腿”。这“两条腿”都很重要,缺哪一条“腿”都不行。否则,文化建设就是“跛子”“残疾”,就会身体失衡,移步缓慢,甚至摔跤。我们既要重视文化事业,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为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提供保障,又要重视文化产业,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资产划转、解决历史包袱等政策措施,推动和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参与政府公益性购买服务竞争,在获取自身效益的同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同时,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以及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风险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

当前,我省在文化事业方面,要重点抓好省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改造,包括省博物馆、省美术馆、湖南日报传媒大厦、芒果新媒体传媒大厦、毛泽东文学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建设,电影下乡、送戏下乡,保护和建设好永顺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原址,加大凤凰古城、通道侗族村寨申遗工作力度,规划、实施好中央确定的重点古村镇保护,办好湖南艺术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汉语桥节目、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深圳文博会湖南展区等大型文化活动。

在文化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出版发行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制作、移动多媒体、网络新媒体等新兴产业,提质发展印刷、广告、会展、湘绣、湘瓷等传统产业,保持、提升“电视湘军”“演艺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的品牌效益,推动“电广传媒”“中南传媒”“拓维信息”“天舟文化”“快乐购”等上市企业做大做强领军文化产业,促进省演艺集团、省体育产业集团、湖南广电网络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搞活经营走向市场,支持“华声在线”“体坛传媒”“和光传媒”“琴岛演艺”上市融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五、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又称华夏文化。广义地说,它指全球华人文化;狭义地说,它只指中国文化。当然,中国文化包括大陆文化、香港文化、澳门文化和台湾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多源发端、多元融合而成的,以道统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儒、释、道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汇集多种成分的多维复合体,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化和农、牧民族文化二元一体化发展的融合与统一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的生存观、“人文主义”的处世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实践观、和谐统一的价值观。长期以来,它深深地溶入我们中华儿女的骨子里和血液中,成为全球华夏儿女崇尚和恪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识。在近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后,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湖湘文化,既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又是一个独特群体文化的概念。可以说,苗蛮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南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前身,湖湘文化是苗蛮土著文化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吸取、融入中原儒家文化的元素和成分,从荆楚文化中分离、独立出来,具有湖湘本土鲜明特色和风格的一种地域文化。有人总结,湖湘文化的特征,或者说湖南人的精神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和“兼收并蓄”。这是湖湘文化宝库中的财富,也是湖南人的骄傲,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宣扬它、传承它、弘扬它,将它作为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建设文化强省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力量。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母体的话,那么,湖湘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宠儿。湖湘文化这个宠儿,只有在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孕育、成长,才能营养充分,发育正常,体格健壮,生命旺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湖南人有着独特的品性、气度和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在中华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近现代,在湖南的这片沃土上,英雄荟萃,人才辈出,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过卓越不朽贡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居功自傲,坐井观天,停滞不前,要在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精神的基础上,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为富民强省为中华民族振兴再立新功。“覆巢下,复有完?”中华兴,湖南才兴。我们要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爱祖国,又爱家乡;既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又弘扬湖湘文化的精神;既维护国家的利益,又创造本省的效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深刻反思,自我检讨,弥补遗缺,克服存在的不足,摒弃、修正那些有悖于时代发展文化进步的陈规陋习、低俗遗风,包括:过“左”的政治倾向、保守的“求稳”观念、狭隘的小农意识,专注的“官位”思想、偏激的嫉妒心态、愚昧的迷信习俗,等等。同时,还要学习、吸纳中华文化中其他地域文化的优点、长处,包括:北方文化的豪爽、耿直,西域文化的坚韧、顽强,东部文化的精细、严谨,岭南文化的灵活、开放,西南文化的热情、浪漫,等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湖湘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作者简介:




       刘克邦,湖南湘乡人,出生于湖南黔阳(今洪江市),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文创一级,湖南省会计学会会长,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女子学院、怀化学院客座教授。


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