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财富人物

财富人物

费绍杰 :品质为王,且看湘商“白手”平天下!

06.jpg

人物简介:费绍杰,男,湖南衡阳人,云南天祐正元实业集团董事长。湖南异地商会联合会执行会长;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湖南商会名誉会长。


他,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却把自己最精彩的人生全部奉献给了云南人民,不但为云南的建设添砖加瓦,更为云南人民的民生大计献计献策;他,一个商人,却又表现得不像个商人,道德良知支撑起人生的信念;他就是云南天佑正元实业集团董事长费绍杰。


每个企业家都很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费绍杰用历史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了他的企业文化精髓,并一直用这一理念来经营着他的企业。他认为,“修身”是天佑的内功,是企业产品品质,是产品不断创新与完善; “齐家”是团队打造,是团队的执行力、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形成与提升;“治国”是治理机制的完善,是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品牌的形成; “平天下”是天佑正元饮水思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费绍杰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营着他的“大厦”,承担着他的社会大责。


质量起家,品牌成就信念


一个企业能日益发展壮大,靠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觉得,资金、人脉、项目是最主要的。但在费绍杰看来,这些都不值得一提,他认为,一个企业能日益壮大,并保持稳步发展的趋势,靠的是两个字一一质量。

    

90年代,改革浪潮席卷着整个中国,很多端着铁饭碗的人选择了放弃那份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纷纷下海。这种浪潮搅得费绍杰跃跃欲试,他几次想辞职下海,但都被家里人劝阻。到了1997年,那些丢掉了铁饭碗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混得不尽如人意,相反,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一夜之间暴富。在这一年,被人羡慕了近二十年的万元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百万富翁。此时,费绍杰再也坐不住了,他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别人都能成功,为什么我不能呢?” 此时的费绍杰刚刚35岁,正是年富力强充满斗志和闯劲的时候。终于,他再也不顾家人的极力阻挠,毅然辞职,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1997年,费绍杰成立了昆明恒程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他以承包建筑工程开始慢慢地构筑他的企业大厦。当时的恒程达仅仅是个小小的建筑公司,需要去大的房地产企业承包工程。为了做出自己的品牌,费绍杰特别注重工程质量。刚开始的那几个项目,费绍杰每天都在施工现场亲自监工,从材料的进货,到建筑施工,他层层把关。有一次,为了节约成本,有人建议费绍杰选用比规定型号小一号的钢材。费绍杰听了坚决拒绝了此人的建议,他说:“你这样做就是砸自己的招牌,投机取巧就是自取灭亡。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想要壮大,必须用质量说话。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为我们赢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长达两年多的时间,费绍杰都带领着他这个才十几个人的建筑队伍奋斗着。因为他为人真诚,做事务实,慢慢地在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而且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自己的项目承包给费绍杰。两年多的积累,给费绍杰补充了腾飞的原料,2000年,云南天佑集团成立,这对费绍杰和他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表明,当年的建筑队已华丽转身。此时的费绍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头脑,对企业的前途规划也进入到另一个高度,他时刻以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变化。此时他想的不再是多做几个项目,多承建几个工程,而是怎样才能使企业提升综合实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经过审时度势,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费绍杰不再只局限于建筑行业,他将他的事业拓展到了各个领域,高瞻远瞩的确定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建筑施工为基础,工业贸易、矿业勘探采掘加工、商场租赁和物业管理为辅助”的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费绍杰也敏锐的感觉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费绍杰更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品牌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必须由项目和时间来沉淀。费绍杰认为,想让一个企业成为品牌,必须以质量为根本。

    

在实施“质量品牌战略”中,费绍杰首先建立了质量安全体系,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法律法规,确立“稳健经营,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发展方案,于2003年通过IS0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费绍杰对质量的要求更严了。在项目建设管理中,他坚持采取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相结合,项目经理部与施工作业班组相结合,逐级地分层签订内部责任协议,把工程合格率、安全生产率、文明施工等以责任状的形式严格固定下来,形成一套严格的项目管理措施。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核批准,公司设立了预拌商品混凝土和建筑施工材料类试验室。

    

2006年,天佑开发了“东骤神骏历泰小区”项目。费绍杰积极响应市政府“恢复绿化植被,整治改造荒山,建设生态居住区”的号召,开发此项目,公司不惜耗费巨资,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对地貌遭到破坏严重的项目用地进行彻底整治。                      


 这一付出取得了应得的回报,“东骤神骏历泰小区”一、二、三、四标段被评为2008年昆明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评比“合格工地”。“东骤神骏·万泰小区”一期二、四标段荣获“ 2009年度春城杯市优质工程特等奖”。被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2009年云南省省级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20强之一。

    

在费绍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新理念管理下,云南天佑正元实业集团终于树立了自己的品牌,集团多次被评为昆明市、官渡区“先进企业”、“建筑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天佑已经成为云南房地产业的一张名片,承建的每一个项目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逐步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具有卓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管理之道,人才构建未来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办公司就是办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   费绍杰认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人才是基础,员工队伍是保证,这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我要做的就是用好每一个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所有人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淋漓尽致。”


公司壮大后,天佑的员工人数扩充到了几百人,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费绍杰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给公司的内部员工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并由公司出资送员工去深造,积极输送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与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对接,直接引进专业人才,每年都有一批各类专门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司的各个岗位上。


 除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外,在用人方面费绍杰也很有一套。他打破了企业家们“唯亲是用”的怪圈,他推崇的是唯才是用。他非常重视在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天佑集团得到大力弘扬,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哪怕资历再浅,照样能得到重用。

 

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说:“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费绍杰非常认同他的这一观点,因此,他将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在团队的培养上。

 

 费绍杰大胆推广团队项目制管理,他将项目交给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对项目负责。每个项目的目标和进度都是团队研讨之后得出的规划。在团队管理中,费绍杰特别强调团队精神。他说:“团队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和理想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鼓励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发挥探索和创新精神。”

  

 事实证明,费绍杰这一着棋走得非常妙,慢慢地,一个个团队都成熟起来,能够独立管理项目,而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行为及行事规范。团队建设加强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让员工们感到特别有干劲,特别有奔头。企业的凝集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十多年来,天佑的员工稳定性很高。

  

在很多人看来,商人就得言商,他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做好产品,如何壮大企业,如何赚更多的钱。但天佑的老板整天想的却是如何去回报社会,如何担当社会责任。

  

2002年至今,费绍杰担任了中国经济理事会理事;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工商联(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对这些职务,费绍杰不只是挂一个名,他会用心去做一些实事。

   

在云南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为省政协委员的费绍杰提交了《加快云南省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被省政协主席会确定为重点提案,交由省应急办办理。提案针对云南省应急机制体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保障能力、应急平台建设、社会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强化云南省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已于2014年l月27日由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费绍杰还提出了“云南的高速公路和服务区应该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展示云南风貌、展销云南特产的重要窗口。”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协的高度重视。

   

“兴企为民、回报社会。”这是费绍杰在创业的过程中慢慢提升的一个境界。如果说当初的创业冲动仅仅是想致富的话,那么,企业历经了种种艰辛慢慢壮大后,费绍杰已经改变初衷。他常说:“天佑有今天,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企业要饮水思源,要有感恩的心,要力所能及地承担起回报社会的道义与责任。”

    

费绍杰这样想的,也确实这样做了。多年来,天佑集团依法纳税,2009至2014年上交利税总额达2.3亿多元;公司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十多年来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架桥修路、抗震救灾等活动中捐赠款项累计近叁千万元;公司积极吸纳社会就业人员,现有各类员工近千人。为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天下湘商


财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