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财富人物

财富人物

张元清:困难不要讲,办法总有想

个人简介:生于1949年1月,湖南桃江人,高级工程师,现任新疆永升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新疆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新疆自治区人大代表,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全国建筑行业功勋人物”、“中国十大杰出经理人”、“中国杰出创业女性”等殊荣。


从挖管沟、垒院墙起步的采油工人,干别人不愿干的苦累脏活儿的家属工,到拥有员工近千名、总资产9亿元、年经营额逾15亿元的现代企业老总。这看似传奇的过程,制造者是一名叫张元清的女性。


创业初期


咱就盖一座房子叫他踢


为什么楼盘叫作这个名字,张元清说,因为克拉玛依留下了她的整个青春。


1965年,经人介绍,18岁的张元清来到了新疆。“当时的想法,只觉得为祖国边疆做贡献,用实际行动学习‘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壮举。”张元清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张元清终于到了克拉玛依。虽然那时克拉玛依比较荒凉,可她还是感到很新鲜。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吃的是用高粱粒打的馕,硬得嚼不动,一咬一个牙印,饿极了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厕所就是随便挖的一个坑。冬天到河里挖冰,然后化成水喝。出生在鱼米之乡益阳桃江的张元清,自从来到新疆几乎没吃过米饭,连鱼的影子都没见过。吃不惯当地伙食的张元清,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几次差点饿死。


张元清说:“虽然那个时候条件艰苦,但我总是认为这份工作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到了1976年,当了十几年采油工的张元清同近千名女工一起,被转岗到了农场,成了家属管理站的一员。那一刻她非常失落。


张元清成了一名家属工,又干上了农活。不过,身为副站长的张元清显示出她性格中坚韧不屈的那股子劲儿,种菜、养猪,把农场整得红红火火。


机会出现在两年之后的1978年,家属站承包了一条20公里长的简易沥青公路修筑任务,站长带着100多号人全上去了。几个月下来,路没修出个啥样,妇女们却全都累惨了,纷纷哭闹着要调工作。张元清一看,主动请缨上阵,大伙哭闹得更厉害了。张元清吼一声:“姐妹们,眼泪是救不了我们的。宁肯让汗水淌死,也绝不让眼泪淹死,拿起铁锨镐头,跟着我去干!”


她们是咬着牙关挺过来的。没有人能想象,在大漠戈壁一锨一镐,用双手修一条公路是什么滋味。女人们手上的虎口被镐头震出了鲜血,凛冽的寒风中她们只能啃一些干粮充饥,一天下来,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连拿筷子的劲儿都没了。最急的要数张元清了,大伙要真塌下来,完不成任务她就没法向上级交待。


张元清是个要强的人,一着急,满嘴起了燎泡,话都说不出来。但她不能叫苦,她得撑着。只有到了夜晚,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时,她才感到自己浑身疼痛,她才想起家中的亲人,丈夫、孩子……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元清想出了一招:包工包料,实行定额承包。没想到这一招真灵,调动了姐妹们的积极性,大家尝到了甜头,任务也顺利完成,一核算,有人竟然挣到了上千元。上千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呢。更让她们高兴的是,除了发到大伙手里的钱,家属管理站还有盈余。这一下大伙可乐了,说只要能挣到钱,累趴下也不怕。张元清乘着这火候,又接连承包了几项修路和挖管沟的工程。几年下来,她们凭借铁锨镐头修筑的公路可以从克拉玛依延伸到天山脚下,挖的管沟可以折合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三个来回。


张元清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她决定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


她的决定令许多人惊愕不已。一个女人要在油城干建筑,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张元清说干就干,当她带领她的姐妹们在一片光秃秃的地上盖办公简易房时,一位领导竟丢下这么一句:“女人要能盖房子,我一脚就能踢倒!”可张元清心中的火却被这盆冷水浇得更旺了。她坚定地对姐妹们说:“怕什么?咱就盖一座房子叫他踢!”


创业中期


哭瞎了眼睛也要扒


“我们张总是出名的工作狂,典型的湘妹子,性格够‘辣’,做事雷厉风行,特别有胆量。”跟随她多年的胡越说。


自从张元清动了创一番事业的念头,她就一刻也没闲着。


从永升实业开发总公司挂牌的那一天起,张元清常常一个人悄悄默念这个名字,似乎从这名字中可以咂摸出许多东西来一样。确实,公司的名字含有深意。


在大漠戈壁的日子,每到夜晚张元清都在想,太阳升起的时候多好啊,它能驱散寒冷,能带来光明,能把大地照得红红火火。所以,当她的公司命名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永升”这两个字。


在永升公司最初阶段,任务主要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公司的前身是家属站,大多数人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怎么去闯世界?于是,张元清下了道死命令:“咱就是少干点活,少挣点钱,也要学知识,学技术!”


都说40不学艺,可这些大多在40岁左右的女人却在张元清的带领下学起了经济学、管理学。白天劳其筋骨,晚上苦其心志。张元清带头学习,不仅掌握了企业管理、项目经理等7门专业知识,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改办破格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这在新疆企业家中拔了头筹。


为了攻破技术关、质量关、设备关、管理关,张元清边筹集资金购买先进设备,边不惜血本搞智力投资,组织员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给公司储备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后,她开始大胆地向市场进军。她还记得,永升公司的第一次中标是在1993年,工程是电厂的污水蒸发水库工程。竞标时,在有8家之多的竞争对手中,许多人包括公司内部的人都失去了信心。有人甚至问张元清:“就你们这些家属,这么短的工期,也能完成?”张元清最不爱听这种话,当下被激得向甲方表示:“在合同中再加一条,工期耽误一天,按总造价20%处罚。”


工程一拿到手,张元清才犯了难。难就难在施工设备上。公司满打满算只有8台推土机,这哪够啊。于是,全公司来了个总动员,大伙八仙过海地去租借,第三天,30台推土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工地。这让她们信心大增,工程比合同规定的期限提前了半个月完成,并被评为优质工程。


那是张元清最高兴的一天,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高兴。她知道,有了这扎实的第一步,她就有可能在克拉玛依创出自己的品牌来。就这样,张元清在创业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在她的公司里,所有的管理层干部几乎是清一色的女人。而就是这些女人们,毫不逊色地将一个男人成堆的建筑行业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将一个男人占绝大多数的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公司承包的第一个工程开始,张元清就对自己的员工强调,做事一定要讲诚信,哪怕是无意造成的失误,也要纠正过来。项目经理陈秀芬率队承建一项基础工程时,发现地基高出几厘米,要扒掉每块几百公斤的大石头,简直像挖心一样疼啊。陈秀芬抱头痛哭起来,见张元清来工地检查,又跑到沙包后面去哭。张元清说:“叫她哭吧,哭瞎了眼睛也要扒,一分一毫也不能差。因为质量是咱们的命根子呀!”


正是因为良好的质量为她们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使得永升公司在竞标中屡屡得手,1995年公司又中标30公里天然气管道扫线工程。酷热难耐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热得叫人喘不上气来,公司的推土机进了沙漠便寸步难行。为了这项工程,张元清和她的“娘子军”们几乎在沙漠里苦战了一年。到过新疆两大沙漠的人都知道,那里的气候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许多旅游者在沙漠里呆两天就觉得受不了,而她们一呆就是300天,经历了四季啊。


张元清说:“我们盖楼修路,可我们享受不了坐在温暖的家里看电视,享受不了坐在车上看公路两旁的风景。我们在创业,创业者自有创业者的乐趣,那就是以苦为乐。”她说的是实话,公司的职员们都说,跟张总在一起,确实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一种干事业所激发起来的使命感和崇高感。


创业后期


困难不要讲,办法总有想


张元清总是喜欢回忆创业时的艰辛,回忆那段不算短的日子。尽管有了后来的几次腾越,但最初公司的处境却并不是那么的顺。她们也有四处找活干却总是找不着的时候。张元清说:“回忆起来,那段日子是靠着一股韧劲儿撑下来的。我就认准了一个理儿,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就说盖房子吧,1995年5月,当永升公司拿到第一个家属楼工程,一行80多人风风火火开到施工现场时,在这个不大的城市还确实引起不小的轰动呢。许多人像看热闹似地前来看这些“娘子军”盖房子。那天,张元清显得格外兴奋,她头戴安全帽,身穿蓝工装,一声哨响,工人们各就各位。这阵势首先就把人给震了,用现在的话就叫“闪亮登场”!


这些年张元清带领着她的“娘子军”把房子由小盖到大,由克拉玛依盖到了天山南北,甚至盖到了强手如林的乌鲁木齐。在建筑行业能这么扑腾的女人可以说屈指可数。张元清说:“我们靠的是质量,是诚信,这也是我们屡屡打败对手的法宝。”1997年7月,她们参与投标克拉玛依市“人民广场改造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可以说是克市的“形象工程”。在众多的竞标者中,张元清的永升公司并不占优势,但张元清不愿放过这次机会,她要力争拼一拼。最后,永升公司以最接近标底价而一举中标。中标后的那一刻,张元清激动而又郑重地向全市人民承诺:永升公司将以100%的优良率优质高效建成此项工程!一年后,克拉玛依人果然走进了令他们眼前一亮的人民广场。


这一仗打得漂亮。紧接着,她们又承建了克拉玛依市文明新村、南林小区、石西油田公寓、国贸商城等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并以强劲的实力开始雄踞油城建筑市场。


张元清是个勇于追赶潮流的人,为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降成本、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她想到了体制改革。1999年2月,永升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将原来的“新疆永升实业开发总公司”改为“新疆永升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她们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将原来的科室合并成了10个部,以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内部的协调配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张元清深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个道理。她的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不断地在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上的大力投入。在实施人才战略上,一方面积极从外部引进吸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和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尤其将工程技术人员列为重点培训对象。经过培训后,公司目前特种工持证上岗率达100%,在自治区名列前茅。改革让张元清更加认准了发展方向,同时也给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困难不要讲,办法总有想。”张元清总这样教育下属,“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财富人物